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movie 板
 
[好雷] 最真實的棒球電影─《KANO》
Mar 29th 2014, 21:25, by iceafu

作者iceafu (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看板movie

標題[好雷] 最真實的棒球電影─《KANO》

時間Sat Mar 29 21:25:19 2014

【本篇主要以棒球迷的觀點來寫,文長慎入】 對我來說,KANO的心得很難寫。 因為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想法,想知道細節又去刷一次, 最後就這樣刷了四次.. (本人最高紀錄《賽德克巴萊》上下各3次共6次, 但如果把上下當成同部計算我也只是三刷而已,KANO算是破紀錄XD) 最後還是決定慢慢的把它寫出來,也當作是一種紀念。 因為我終於看到一部讓我感到驕傲的真正棒球電影。 ----- 本身是棒球迷,和我一起看的朋友平常也都會相約到球場看職棒或青棒, 因此在劇中比賽畫面時,我們總是差點忘記自己人在電影院, 球擊出去時在心裡大喊「歐把!」本壘攻防時更是激動得偷偷握拳。 嘉農拿到全島冠軍時開心的拿著旗子環繞全場, 想到杜哈亞運時林智勝拿著史上第一面金牌在「燒肉粽」音樂下快樂的奔跑。 近藤教練幫球員蓋被子後,「謝謝你們帶我來甲子園。」 腦中浮現的是去年經典賽台日戰後, 即將卸任的隊長彭政閔說「謝謝你們帶我來東京。」 更不用說最後吳明捷的浴血決戰, 雖然WBC時魏導就說「發生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巧合」但我沒有想過是這幕。 看著吳明捷白褲上的血跡越來越多,我的眼淚已經完全停不來。 我彷彿看到陽耀勳拼命地想控進好球帶但是力不從心, 神情懊惱忍著眼淚走下投手丘的身影。 最後全場的「天下嘉農」, 已經和那個受到全場四萬人鼓掌的『圓陣』畫面重疊。 世界上最催淚的點,就是和你的記憶經歷有大量重疊的時候, 因為我清楚知道這絕對不是為了增加張力的而故意添加的戲劇橋段。 就像魏導說的「看完經典賽,有點怕影迷會說我們抄2013經典賽, 但想想,不是啊!這是1931年的歷史片段!」 台灣棒球總是這樣帶給台灣人太多的感動, 祈禱這份感動可以永遠的傳承下去。 說個無關電影的事,嘉農最後4:0輸球,球迷還算有心理準備, 但是去年中華隊是真的只差「一顆球」就完成這百年來的夢想啊!!!!! 那天晚上我難過得反覆哭,整晚失眠。 滿腦都是「為什麼!?就差一顆球,明明有那麼多結束比賽的方式!為什麼!!???」 後來我看到棒球板鄉民做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AoOWxAmcc

[embedded content]

蘇正生老先生想起七十年前的那場球賽, 他站在外野看著投手丘上的吳明捷那樣苦撐, 大家在進攻時攻佔三壘卻一直得不了分, 太多環節都錯了,原本可以贏的。 過了七十年, 這位中外野手想起當時那場比賽還是懊悔地哭了。 一場比賽,記一輩子。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這麼愛棒球。 (看這影片我哭得跟一刷KANO時一樣慘...) ----- 以下是自己對電影一些地方的小感: 【棒球相關的真實感】 「我們可以接受演技的青澀, 但我們絕對不容許球技青澀這件事, 因為我們是棒球電影。」 「不是真正的球員他們沒有辦法跟球的韻律、跑步的韻律結合在一起, 那些東西怎麼演都是假假的,沒有說服力。 今天我們要拍出一支可以打進甲子園的球隊, 至少他們在技術上要有說服性。」 「真實感」是果子電影的靈魂之一, 他們寧願捨棄能夠吸引票房的線上明星, 去找符合角色特質的素人,再以演技訓練輔助, 將他們本身的魅力引導出來。 當一個貨真價實的獵人扛著獵槍,眼神銳利的站在山林中, 你知道那是莫那魯道。 同樣,一個世青賽國手站在球場上,看他的身手以及所散發堅定意志, 你也會相信他絕對是隊上的王牌。 在劇中飾演中京隊王牌投手吉田的演員張鎧巖, 本身目前是隸屬國訓隊的球員,也是整部電影的指導教練, 從開拍前就一路訓練這些小將到殺青。 馬導常常請他來看監看鏡頭,不只是看每個PLAY動作有沒有自然, 包括球場上的互動、喊聲都要求和實際比賽狀況一樣。 近藤教練訓練球員的方式也是由張鎧巖指導,並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 (所以最後直接找教練來當大魔王,說服力肯定爆表的啊XD) 【球員/演員間的連結】 這是一個來自嘉義當地棒球隊的故事, 因此在演員名單裡,也有不少嘉義出身的棒球員參與。 有趣是在劇裡跟嘉中互嗆的大江學長(鄭秉宏)以及飾演劉蒼麟的陳永欣 本身就是現役嘉中棒球隊球員;而齊藤學長(蔡佑梵)也是嘉中畢業, 當年還是嘉中棒球隊王牌投手 (可惜燃燒過度後來就受傷了...吳明捷的心情他一定最懂) 新聞 http://www.nownews.com/n/2009/11/28/815883 照片http://hbt.pixnet.net/album/photo/115110834 飾演亞洲巨砲始祖蘇正生的陳勁宏,目前正是前身為嘉農的嘉大棒球隊成員 由他來飾演老學長更有一種傳承的意義。 【戲裡/戲外的真實】 從全片一開始甲子園入場, 那些拿著校旗的球隊們,可不是普通的臨演喔! 他們都是來自台灣各地、貨真價實的的高中青棒隊。 嘉農在打全島預賽時碰到的每一隊對手,也全都是青棒球員支援 (對平常有在看高中聯賽的球迷來說會很痛苦, 因為太多眼熟的臉孔一直從畫面中閃過卻來不及認XD) 果子電影的拍攝日記裡有提到, 嘉農在全島冠軍戰碰上的台北商業, 就是由當年(2012)高中聯賽冠軍穀保家商棒球隊飾演 而飾演中京隊捕手的 (有一句台詞,和蘇說「你就是打中全壘打牆的那位?」) 是來自嘉義高中棒球隊的陳重羽,去年在台灣舉辦的U18世界盃國手 無論鏡頭多少、有沒有台詞, 馬導對於棒球的相關細節都要求100%的真實 【演技】 劇情本身很生活化, 這群十幾歲的小球員只要把自己青少年的特質展現出來就好, 比較困難的是「講日語」。 我自己是覺得在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講日語有口音反而很自然, 所以我聽這群小孩講日文都蠻順的。 唯一一個會讓我在出戲邊緣的,就是AKIRA的口條... 每個音節都很慢,聽起來完全是死背, 不過後來我看了曹佑寧的訪問,發現他本身講話就是這樣…我就釋懷了(?) 雖然他的口條不是很自然,但是只要一站上球場, 很神奇的,之前所有的不協調感都瞬間消失, 在場上的一舉一動、每個眼神變化、小動作看起來都不像演出來的, 即使手流血仍然忍痛繼續投,甚至咬牙用黑土來止血, 隔著大螢幕,還是能感受到他想著「不能輸」的心情。 在主角群為素人演員的情況下,專業演員的成熟演技襯托出很多細膩的部分 永瀨正敏把近藤教練這個靈魂人物詮釋得讓人動容 游安順飾演的農民,讓嘉南大圳這條線引發觀眾共鳴 (整部片我第一個掉淚的地方不是在棒球場,而是他掬水的那幕…) 飾演錠者的青木健成功串起整個故事,少年時和從軍時完全是兩種氣質。 其他的配角包括近藤太太(坂井真紀)、蘇正生阿嬤(王滿嬌), 都表現出對家人最溫柔的關懷。 至於全片最大咖的大澤隆夫,每次看他爽朗的出場都會笑出來XD 是個非常有力的點綴! 【台詞】 到第四刷的時候,開始注意個球員台詞分布, 雖然AKIRA是主角但他的台詞其實並不多, 大部分台詞都是交給演員本身是日本人的小里,讓大量對白保持真實感, 第二多的前期是大江、後期是平野,這兩個小孩的語言天分都不錯, 就算是一長串也不會感到出戲。 意外的是,整片一出場就吸引我目光的蘇正生(陳勁宏), 他的台詞其實非常非常的少,日語部分應該一隻手數得完,台詞幾乎都是台語。 沉默寡言但是讓人印象深刻 (整部片我最愛的角色就是他!) 大概因為陳勁宏高中在台東打球的關係,他講台語有很可愛的原住民腔XD 【劇情安排】 台灣棒球電影近年來越來越多,但每一部都添加太多和棒球無關的元素。 一方面是因為演員球技問題,比賽部分只能快速帶過或點到為止, 另一方面是想顧及非棒球迷的一般觀眾。 在「故事傳達的理念」+「呈現棒球熱血」+「吸引非棒球迷」 三種企圖混在一起的結果,卻是棒球迷和非棒球迷都不買單。 《KANO》在拍的時候卻沒有把這些前提拿來當劇情考量, 他們只是堅信,只要把當年這支球隊的故事呈現出來, 不管是不是棒球迷一定都會喜歡。 一支有凝聚力的好隊伍,一場真實的好比賽,結合成一個好看的故事,這樣就夠了。 其實我一開始有點擔心看不懂棒球的觀眾會不會想去看, 因為這部電影到後半段全都是一場一場的球賽, 雖然有主播講評但也是充滿專業術語播報。 不過看現在票房已經衝到快到三億,證明了故事本身才是票房保證。 【最喜愛的一幕】 經典的片段有很多,但真的要讓我挑一段, 是吳波自己一人在球場快樂的唱歌跑壘,最後還塗鴉記分板。 看了四次,那段每次都讓我眼眶泛淚。 過去近藤在日本帶球隊,大家將勝負看得太重,一落後就一片沉重 這群來自鄉下的野孩子即使還沒有技巧,卻懂得享受棒球, 近藤會決定接下嘉農教練一職,是因為看見他們最耀眼的特質吧! 【節奏流暢度】 有好的演員和好的故事,要怎麼剪接濃縮是很難的課題 我覺得這部分KANO做得不夠好。 或許是因為馬導本身很擅長拍攝迷你劇集, 他可以在短短幾集以內說很多很棒的故事。 但這次是要在2~3小時內說完,而嘉農棒球隊本身題材又很豐滿, 他應該有想了很多吸引的小支線卻塞不進去。 最後呈現給我的感覺是: 「除了球賽以外,有太多故事想講,但礙於時間每個地方只能點一下」 1.「近藤教練找隊員」這個題材, 要是在一般棒球電影絕對會花上半小時以上甚至一小時來演 (日劇《ROOKIES》就花了整整一半的集數在敘述) 結果KANO竟然只花了5分鐘就全部解決, 因為他後面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球賽上,只能用前半段盡量塞。 平野的火車跑步,不仔細看其實不會想到他是馬拉松隊的人, 後來近藤看他跑步的背影一眼,下一秒他就加入球隊, 雖然上松有以「你這個剛進來的菜鳥」來提醒觀眾平野加入棒球隊了, 但這邊多數人應該都只是順順的看過去。 劉蒼麟的加入也是,背著網球拍在旁邊看,下一幕就直接走進宿舍裡(驚) 如果這裡可以再多點時間鋪陳會更好。 2.近藤教練酒醉後在颱風天的戲,我知道很辛苦也很有張力,但真的太長了。 一刷就覺得有點久,二刷之後我已經有想快轉的念頭… 不是說這場戲不該出現,畢竟這是近藤教練心境轉換的重要部分, 但是長度已經失衡,反而讓觀眾有一種尷尬感。 3.阿靜的部分演到出嫁即可,後面懷孕掛布條、生小孩真的可以全刪… 或許可以在甲子園冠軍戰時, 拍一幕阿靜和醫生老公抱著嬰孩專心收聽戰況的特寫畫面即可 生小孩的部分我寧願希望挪給蔡昭昭和上松, 畢竟KIRA和阿靜在書店/腳踏車雙載就已經有鋪陳了 真實的愛情故事反被剪到只剩兩個鏡頭… 四刷下來就是以上這三點讓我覺得可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地方需要剪了。 【嘉南大圳/嘉農棒球隊】 嘉南大圳完工的時間往前挪是很棒的結合, 也提點嘉農棒球隊本身的「農校學生」身分。 奪得全島冠軍在嘉義市遊行時, 正在群眾享受歡呼的球員們一聽到「嘉南大圳啟用了」立刻奔去河堤旁看。 離開球場,他們就只是一群愛著台灣土地的農校孩子。 台灣是以農起家的, 在那個時代,由一群農校的孩子用棒球讓台灣揚威日本, 多美的呼應! 雖然我不是農家孩子,但我出身台南,大學時去台中讀書, 每次搭火車經過那片嘉南平原,都會看到一片非常美麗的金黃色的稻穗。 真的好喜歡把農田和棒球結合的意象! 【看完電影之後】 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剛好正值高中棒球聯賽, 雖然我平常就有看青棒,但幾乎都是看電視轉播, 這次剛好在住的城市比賽,就和朋友去看了 在電影裡球員唱的「小鳥之歌」讓人朗朗上口, 在場邊唱歪歌其實是台灣青棒的常態文化。 例如東石高中棒球隊從第一局一路唱到比賽後段 歌單從職棒各隊加油歌到兒歌都有,還加上手勢一起比, 隊友得分時大家快樂的擁抱拍頭,失誤時大叫no mind 人在場邊,真的可以體會到這群孩子是真心享受棒球 另外一支屏中棒球隊在這次聯賽的熱血也完全不輸電影, 沒有經費、招生困難的的公立高中棒球隊,從聯賽開辦後連八強都沒進去過, 今年卻以吃緊的球員人數一路過關斬將, 甚至還扳倒這幾年的青棒霸主殺進冠軍戰, 雖然最後惜敗,但對球員都是很美好的記憶。 如果你喜歡KANO裡球員們熱愛棒球心、堅持到底的態度, 歡迎來看台灣的高中棒球比賽。 1931年的精神一直傳承到現在,沒有變。 ------ 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得完這麼落落長的一篇 還是謝謝看完的你們 在KANO強碰美國隊長的情況下才發心得,似乎有點太晚(?) 但至少我寫出來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82.15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396099522.A.24B.html

yu80321:寫得很用心!!!! 今天也去二刷嗚嗚~~希望更多人來看! 03/29 21:32

greenlive:推一個! 03/29 21:34

chjimmy:寫得很好 光是這篇前半部就好有畫面 03/29 21:39

Jingvip:推!好想三刷啊! 03/29 21:48

clione33:張鎧嚴那邊,有點可惜,找類似錠者這種演員(會打球)的來演 03/29 21:56

clione33:劇情張力會大很多(或成為名場面).張完全沒有表情 XD 03/29 21:56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mkmkl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