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新增抗議現場狀況、抗議原住民訴求、增加影片)
不滿觀光局把2014年定為「原住民部落觀光元年」,將部落及祭儀作為觀光消費商品,10多名原住民青年下午「組團」到觀光局快閃觀光,表達抗議,一行人高喊「原住民不是玩具公仔、祭典不是嘉年華後」上到位處9樓的觀光局「觀光」,還要跟上班的公務員拍照,讓觀光局官員也體會被「觀光」痛苦。
抗議者有的手持小旗子、有的脖子上掛著相機、戴著太陽眼鏡,撐著陽傘、包包還帶著零食分批搭電梯上樓,一出電梯口,有人問這裡有無網路、可以打卡嗎?還有人說想買紀念品、要上廁所、辦公室的人員可不可表演跳舞或唱個歌?還有人說想跟上班的公務員拍照。接待的觀光局人員表明大家都在上班,請抗議者到會議室溝通但不被接受。最後觀光局釋出善意,建議抗議者走通往另一部電梯的「觀光」路線,快閃行動才落幕。
參與抗議的達悟族蘭嶼青年希曼亙說,蘭嶼的飛魚季是達悟族生活作息的一部份,不是觀光的一部份,達悟捕飛魚有規範,比如飛魚架下不能有人經過,被觀光後捕飛魚的規範被摧殘到不行,現代文明衝擊和改變蘭嶼的文化。觀光是要了解和尊重當地的文化,不應把我們當動物園。
發起抗議的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指,近年部落歌舞祭儀被做為工具使用的案例不勝枚舉,唱國歌時找原住民、外交活動找原住民、外國使節來台找原住民,政府想表彰台灣在地性時原住民文化就被輕率使用,原住民族文化完全被工具化。
另外,原住民祭儀的豐富繁雜,不同族群在不同的時節都有其重要的目的,可能是追思祖先、撫慰喪家、成長儀式、感恩天地祖靈等內涵,歌舞更是與祖先溝通的儀式,並非娛樂性質的展演,如對漢人朋友說「請你開放掃墓祭祖給旅行團做為觀光」會讓你覺得荒謬,那麼相對的,對於原住民族來說,把我們的祭儀當作觀光對象,是荒謬無比的事情。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強調,漢文化不會把祭祀先人當作娛樂賞玩,就不該把原住民祭視為嘉年華。部落不是動物園而是原住民的家園,今天台灣政府準備「帶團」破壞祭儀,不只是族人憤怒,連祖靈都要憤怒。他們要求觀光局出面解釋「2014原住民部落觀光元年」計畫是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陳如嬌/台北報導)
發文時間:13:56
更新時間:18:47
【更多生活新聞訊息,請加入《蘋果生活八爪魚》粉絲團】
原住民青年陣線到觀光局「觀光」,抗議消費部落。林啟弘攝
有抗議者戴著太陽眼鏡,並玩自拍,問可否打卡。林啟弘攝
原住民青年陣線到觀光局「觀光」快閃,抗議消費部落。陳如嬌攝
原住民青年模擬旅行團出遊,發給「團員」小旗。陳如嬌攝
【臉團】:臉書熱門粉絲團最新動態大集合【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