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因為她的先生而認識她;更多人一直到這幾年才用國務卿而非第一夫人稱呼她;希拉蕊以「抉擇」為書名,紀錄她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四年國務卿內,面對種種外交和政策的抉擇,她沒有對2016年的總統大選表態,僅僅提到即將面對另一項人生重大的抉擇,埋下了伏筆。
或許我們先從國務卿職責聊起。
美國政治體制中,國務卿是集三樣工作於一身的政務官:首席外交官、總統的外交政策主要顧問,以及一個龐大部會的執行長。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資深內閣成員成為總統,他們是功能性的、負責讓事物順利推動,不像選戰出身的總統,充滿群眾魅力,畫出美好的未來領導人民。
可能會成為第一位擔任過內閣成員的總統,希拉蕊用極詳盡的篇幅,描述了自己兼具執行力與願景的人格特質。 希拉蕊從黨內初選輸給同黨的歐巴馬談起。當時,她還來不及整理思緒就被延攬入閣,為經濟崩盤、外交受挫的前政府收拾爛攤子。她提到自己的掙扎,讚賞了歐巴馬為國家最大效益的包容,組成了一個包納同黨政敵的團隊(team of rivals)內閣,她自己最後也為了國家大義接受入閣。
律師出身的希拉蕊不可能沒有稍微評估這份職位對於她再叩問總統寶座的效應。但她巧妙避談了任何盤算和她顯然的政治野心,用天將降大任的氣度,開啓了她宛如魔戒遠征團隊般,窮盡百萬英里、走訪112國的壯麗外交之旅。四年後也證明了她當初退而求其次,展現不凡的雅量接受入閣,用國務卿的身分反而讓自己的聲望人氣都更上一層樓,離她當初失敗的寶座反而更近了一步。
巧實力 Smart Power
希拉蕊從我們熟悉的亞洲之旅談起,強化盟國,破冰轉型民主的東南亞國家如緬甸。我們在熟悉的國家看到希拉蕊運用這幾年美國外交政策強調的「巧實力(smart power)」來穩定關係。
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準則是修復破裂的外交關係,終止戰爭但要追捕賓拉登,在這一幕幕精彩絕倫的外交協商中,希拉蕊將女性的細膩柔軟展露無遺。身為執業律師多年的希拉蕊富有邏輯,本來就擅於談判,但外交關係和法律談判之間有著微妙卻關鍵性的不同。在希拉蕊過往意氣風發、甚少失敗經歷的年輕時期,我們並不曾看過她展現這樣的巧實力、軟實力。但2008年的選戰失敗顯然對她產生影響,她變柔軟、變靈活、變得更能從容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