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與學生時代的好友相聚,大家紛紛抱怨起現在年輕人有多難帶、態度惡劣、思想詭異之類的老掉牙話題。年輕人真的難帶嗎?還是老人不會帶新人?又或者其實是老一輩給了年輕人不想要的東西?
別把舊的管理模式套在年輕人身上
或許是我運氣好,我周邊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他們或許專業知識不足、經驗沒我們豐富,但是大多蠻聰明,也很願意學,也許是薪資水準普遍不高的緣故,吃苦耐勞程度普普通通,但只要目標清楚,是有機會訓練成大器的。
我承認薪資真的很重要,薪資不高哪來工作樂趣與成就動機?但也不能一味把問題歸咎到薪資上,好似都是最上面老闆的責任,與基層或中階主管無關,因為薪資水準也不是一線主管能決定。很多主管常常用以前成功過的管理思維去帶七、八年級生,但他們明明不吃這一套,這種管理風格,我始終不以為然。
其實工作無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很爛的公司還不是有人做得好好的,幸福企業也有人離職,只要肯做,行行都能出狀元,若非如此,吳寶春、阿基師這樣的成功例子,就不會被大家廣泛討論了。
帶領新世代 給主管的三點建議
「有興趣的工作」,是我認為帶領新世代人類的第一堂課。
或許工作內容不會差異太大,但若跟對主管,就能讓工作變有趣,跟錯主管,幸福企業也有血汗部門。工作的有趣性、新鮮感,及讓員工感覺適才適所的氛圍,會因為主管而有所不同。
其次是「讚賞員工的成就」,千萬不要變成一個「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的惹人厭主管。讚賞員工成就,要分「大成就、中成就、小成就」(定義依各公司有所不同),員工也要分「資深人員與資淺人員」,獎勵模式也可以分成實質(不一定只是錢,還有更多樣的實質獎勵)與非實質(不僅限於口頭獎勵,很多主管會適時寫下一張卡片給同仁)的讚賞方式,當然讚賞也要吻合:「立即、公平、公開」三原則。
舉例來說,新人有個微不足道的小成就,就要好好鼓勵他了,不用等到有特別的特殊貢獻時才褒揚;資深人員也不用動不動一件小事做得很好,就要公開表揚,這樣太矯情;但如果一年到頭只有口頭獎勵,缺少實質的回饋,恐怕也效果不彰,無法達成管理目的。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